软件外包人才吃紧



北大青鸟通州校区转:

  随着中国软件市场的发展,其潜力和机会已经远超“软件王国”印度,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国外资金投进来,但由于人才严重不足等问题,我国软件业发展正遭遇“瓶颈”。

    在近日举行的2007上海软件外包国际峰会上,与会专家纷纷呼吁,培育我国软件外包中高级专业人才是重中之重。

市场国际化,人才需求大

    据介绍,目前上海软件产业从业人员已达15万人,今年软件产业经营收入有望超过800亿元,同时,已经登记的软件出口企业有200多家,出口额达到9.9亿美元,同比增长49.7%,但其增长势头与大量国内外软件巨头齐聚上海的势头相比仍相形见绌。

    SAP、微软等各大全球知名企业早已进入中国,再加上中国现有的大量中小规模的软件开发公司,这就构成了上海乃至全国的软件行业规模庞大的雇主群体。据国家信息产业部的行业预测数据,2010年,中国软件产业销售收入预计将达13000亿元,未来几年的年增长率将不低于30%。在这一态势下,对人才的需求将持续放量。


    “在今后的3-5年内,上海软件人才的缺口将非常大。”面对欣欣向荣的上海软件行业,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居德华表示也有“幸福的烦恼”。据介绍,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之所以形成了目前的困境,是由地域间在多种资源上存在落差导致的。上海之所以能够成为很多跨国企业的外包中心,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上海目前快速的企业集聚造成人力资源供应的相对紧张,软件人才总量不足,需求远大于供给的矛盾很突出,其实也就变相抬高了他们的运营成本。

目前最缺中高级专业人才

    在2007上海软件外包国际峰会上,居德华表示,未来的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资源的竞争,为了从根本上改进我国IT外包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就应该实现软件外包人才职业化教育。他认为,目前我国软件外包缺乏中高级人才,因此培育中高级专业人才是关键。

    对此,软件企业家们都深有感触。微创软件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欣表示,如今上海软件外包正在走出简单的ITO(信息技术外包)模式,BPO(业务流程外包)逐渐成为主流,一些高附加值的外包业务如风险管理、金融分析等都已进入中国,这就需要有大量的系统分析师、架构设计师、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以及软件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上海的人才结构和数量还难以满足对这些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一位特地从宁波赶来的赵女士向《每日经济新闻》感叹道:“宁波有大量的民间资本向软件外包市场集聚,但是找不到高端人才,使得资本投入不利。”她表示,这样的人需要精通一两门外语,具有团队管理能力,熟悉一两个专业领域如银行、证券等,此外还要有较高的敬业精神。同时她也坦言,这样的人才至少需要5-8年的实践才能造就,而软件外包企业长期以来无法摆脱人才流失的老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不愿意自行培养高端人才。

    “这是继续教育的不足。”居德华认为,中国与印度相比,软件人才培养方面最缺乏的是继续教育体制,软件人才从学校毕业后,对于新技术的学习可能只有从某些公司的发布会上“道听途说”,而不能进行彻底、系统的学习。目前在上海出现了一种结构性的失衡:一方面是每年培养大批计算机人才,另一方面则是不少大学毕业生不屑进入软件外包企业做软件应用性的工作。虽然大部分软件业务,尤其是与证券、银行系统相关的软件业务,90%以上是应用性工作,研发只占一小部分,但自视甚高的毕业生却急于直接从事研发,受到公众误解的影响,认为软件外包是一种蓝领工作。“中国软件发展必须早一点认识到职业化发展问题,说不定是我们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机会。”他说。

招聘重点:软件测试工程师

    你们那儿缺什么人?随便抓个IT企业的HR问,那人必然仰天长叹一声,百分百地回答:“软件测试人员!”近年来,软件测试人员迅速窜红,是当今最受IT企业青睐的人才,与3G人才、动漫人才等共同成为目前国家重点培养的对象。虽然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数量增多了,加之不少培训机构加大突击培训力度,IT行业的某些人才已严重过剩。但是,主体职业中软件测试工程师、程序设计师和系统分析师却很受企业欢迎,一直名列“最新需求”前三名。

    “软件测试工程师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职业。”著名软件测试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郑人杰表示,软件测试工作是对质量的把关,其中包含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工作相对稳定,对年龄没有限制。

    人才紧缺,薪酬也就一路走高。“我是今年7月毕业的,在6月份就找到了工作,现在年收入有五六万元。”就职于某知名IT公司的黄勇对自己当前的待遇很满意。像他这样刚入行的软件测试人员,起步月薪就有三四千元,远高于同龄人2000元左右的平均薪资水平。一旦工作2-3年,月薪就可达8000元左右,甚至超出很多相同服务年限的软件开发人员的薪资水平。(完)
转自《每日经济新闻》

北大青鸟网上报名
北大青鸟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