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UI/UX设计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学 UI/UX 设计,需要同时掌握设计硬技能、用户思维软技能,以及辅助工作的工具与协作能力,具体可从以下核心维度展开:

首先是UI 设计核心硬技能,这是呈现视觉效果的基础。要具备扎实的视觉设计功底,比如理解色彩原理 —— 能根据产品定位(如儿童 APP 用明快色彩、金融 APP 用沉稳色调)搭配符合用户心理的配色方案;掌握版式设计逻辑,让界面元素(文字、按钮、图标)排布清晰、主次分明,避免用户视觉混乱;还要能独立绘制或优化图标,确保图标风格统一(如扁平化、线性化)且表意明确,比如 “返回” 图标用箭头、“搜索” 图标用放大镜,让用户无需思考就能理解功能。另外,还需要熟悉移动端、PC 端等不同平台的设计规范,比如 iOS 的 “圆角按钮”“底部导航”、Android 的 “Material Design” 风格,确保设计出的界面符合平台用户的使用习惯。

其次是UX 设计核心软技能,这是保障用户体验流畅的关键。要具备用户调研能力,能通过问卷、访谈、用户行为观察等方式,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比如老年用户需要更大的字体、更简单的操作流程)、痛点(比如某 APP 注册步骤太多导致用户放弃);在此基础上进行用户画像构建,把抽象的用户需求转化为具体的 “用户角色”(如 “25 岁上班族,每天通勤 1 小时,喜欢简洁高效的阅读 APP”),后续设计都围绕用户画像展开;还要会做信息架构设计,梳理产品的功能模块和页面逻辑,比如把购物 APP 的 “商品列表”“购物车”“订单支付” 等功能按用户 “浏览 - 选择 - 购买” 的流程串联,让用户能快速找到所需功能;原型设计也是重要环节,需用低保真原型(如线框图)快速测试界面逻辑是否合理,比如先画一张 “登录页” 线框图,测试用户是否能顺利找到 “账号输入框”“密码输入框”“登录按钮”,再根据反馈调整,避免后续高保真设计完成后再大幅修改。此外,还要具备用户测试与迭代思维,设计完成后通过用户实际使用测试(如让用户完成 “在 APP 内购买一件商品” 的任务),收集用户反馈(比如 “找不到优惠券使用入口”),再对设计进行优化,形成 “设计 - 测试 - 迭代” 的闭环。

然后是必备工具技能,这是实现设计想法的载体。视觉设计工具是基础,比如 Figma(支持多人协作,适合团队项目)、Sketch(Mac 端常用,插件丰富,适合高保真界面设计)、Adobe XD(兼容 Adobe 全家桶,适合同时做 UI 和原型设计),需要熟练用这些工具绘制高保真界面,包括添加色彩、文字样式、图标、图片等,让设计稿接近最终产品效果;原型工具用于快速搭建交互原型,比如 Axure(适合画低保真线框图和复杂交互,比如 “点击按钮后弹出弹窗”“滑动页面切换内容”)、墨刀(操作简单,适合快速制作移动端原型,支持手势交互如 “点击”“滑动”);此外,还需要掌握基础的协作与标注工具,比如 Zeplin(能把 Figma、Sketch 的设计稿导出为标注文件,标注字体大小、颜色值、间距等,方便开发人员还原设计)、Figma 自带的标注功能,确保设计稿能准确传递给开发团队,避免因沟通误差导致界面还原出错。

最后是协作与行业认知能力,这是适配职场工作的重要补充。要具备跨团队沟通能力,能和产品经理对接需求(比如理解产品经理 “新增‘收藏’功能” 的具体要求)、和开发人员沟通技术实现细节(比如了解 “某交互效果是否能在现有技术框架内实现”),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项目延误;还要有一定的行业趋势敏感度,关注 UI/UX 设计的最新动态,比如近年来流行的 “极简风设计”“暗黑模式”“3D 微动效”,以及 AIGC 在设计中的应用(如用 AI 工具辅助生成配色、图标),保持设计理念和技能的更新,避免设计风格过时;另外,还需要具备项目复盘能力,完成一个设计项目后,总结经验(比如 “这次用户调研时访谈人数不足,导致需求分析不够准确”)和不足,为后续项目积累经验,提升设计质量。

北大青鸟网上报名
北大青鸟招生简章